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Logo

:::

六、臺灣省議會時期:臺灣民主政治的基石

從臨時省議會到省議會

戰後臺灣省級民意機構設置本應依憲法規範而設置,但實務上卻依行政院命令、「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」及過去行政慣例等而設置。1951年12月11日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雖獲成立,然仍未符合本土政治精英對地方自治之理想,在臨時省議會成立大會中,全體55名議員發表宣言:「此次因恪於自治通則尚未施行,僅獲成立臨時省議會,誠非得已,然全省同胞所熱切期待者,實為早日完全實行憲法,產生正式議會,故切盼此次成立之臨時省議會,真成臨時,而以本省為始,亦以本省為終,不獨同仁希望如此,全省同胞亦皆期待如此」。

臨時省議會成立後,省議員仍不忘為落實真正的地方自治而努力,在第三屆第二次大會中,桃園縣籍省議員王新順即提案:「建議中央正名本省議會刪去「臨時」二字,以符憲法規定」。在各方極力爭取下,終於在1959年6月24日舉行的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大會中,省府主席周至柔在會場上當眾宣布:「頃奉行政院命令,已經將本省臨時省參議會的『臨時』兩字取消,改為臺灣省議會,從今天開始,各位議員已由臨時省議會議員成為省議會議員」。當日臨時省議會第3屆第5次大會隨即閉幕。6月29日,第1屆臺灣省議會第1次大會旋即召開,原第3屆臨時省議會省議員均轉任第1屆臺灣省議員,黃朝琴與謝東閔等亦蟬連「臺灣省議會」首任之正、副議長。

1958年3月21日臨時省議會通過決議,建請正名為臺灣省議會。

1959年6月24日,省主席周至柔親臨省議會宣佈行政院命令,將省議會的「臨時」二字取消,正式成為臺灣省議會,照片為宣布後周至柔與省議員合影。

女性參政意願的提高

女性參政意願是民主化的重要表徵,不難發現在早期臺灣省議會中,男性議員比例偏高,且多維持在85%以上的水準;但也出現女性議員數隨著屆次而有遞增的現象。從臨時省議會第1屆開始,女性議員參選人數就已經開始增加,這可能是因為「臺灣省議會組織規程」中有女性保障條款。但從省議會第2屆起,女性當選名額已多過保障名額(當時保障名額為9名),說明臺灣女性的參政意願不僅較以往高,也開始在省級的政壇上逐漸嶄露頭角。


1961年7月19日第二屆第三次大會,女性省議員梁許春菊發言。


1961年7月19日第二屆第三次大會,女性議員蔡李鴦發言情形。
 

議事槌的故事

1958年6月為了祝賀臨時省議會於臺中霧峰的新址落成及喬遷開議,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特別致贈1枚議事槌予臨時省議會。議事槌在省議會代表著會議程序的進行與秩序的維持,更代表著議會政治的崇高地位。

後來議長黃朝琴打造21枚議事槌分送各縣市議會使用,也贈送1枚給立法院,由當時立法院長黃國書代表接受,從此議事槌的使用從省議會擴及到各級民意機關。


立法院民主時刻館的議政風雲展間,設置互動遊戲,讓民眾在遊戲中瞭解立法院通過法律案的歷程,遊戲過程中民眾化身主持院會的立法院長,當法律案每經過一讀,民眾就會敲議事槌一次。

臺灣省議會五龍一鳳

「五龍一鳳」指的是5位男性議員—郭國基(臺北市)、吳三連(臺南縣)、李萬居(雲林縣)、郭雨新(宜蘭縣)、李源棧(高雄市)及1位女性議員—許世賢(嘉義縣),他們均為第3屆臨時省議會省議員,省議會正名之後,成為第1屆省議會議員。6位省議員在議場上勇於批評時政、積極爭取地方自治,促進民主發展,保障民眾權益,贏得人民高度的尊敬,因而有此稱號。


郭國基在日治時代,不畏日本總督府的專制獨斷,經常撰文與演講批判日本帝國殖民政策,被林獻堂等臺灣耆老譽為「大砲」,自此其「郭大砲」的美名不徑走。在立法院民主時刻館的民主浪潮展間,展出郭國基競選臺灣省議員時的宣傳車,呼應其「郭大砲」的暱稱,他將宣傳車裝上一個印有反攻大陸的大砲,十分吸睛。

臺灣省議會與中國民主黨组黨運動

1959年12月15日,第1屆省議會議員李丙心、郭雨新、郭國基等聯名建言中央,儘速公布「省縣自治通則」。當時號稱省議會「五龍一鳳」的李萬居、郭雨新、郭國基、吳三連、李源棧及許世賢等均投身中國民主黨组黨運動,且列名該組織次團「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」召集人。1960年5月18日,該批人士在臺北召開「地方選舉檢討會」,以淨化選舉及籌組新黨為號召。然而,同年9月4日,因「雷震案」爆發,社會風氣丕變。接著,他們又於1961年1月15日舉行的第5屆臺灣省縣市議員選舉中敗選,於是組黨運動遂告終了。

1960年雷震有感沒有健全的政黨政治,就不會有健全的民主,尋求籌組新政黨「中國民主黨」,而踩到統治當局的紅線,最終雷震被以叛亂罪名逮捕。在民主時刻館的民主浪潮展間,展出1959年6月1日出版的《自由中國》雜誌,《自由中國》在1950年代可說是臺灣唯一異議雜誌。

下一章:七、臺灣省議會時期:提升社會福利增進國民福祉


  • 發布日期:113/04/10
  • 最後更新時間: 113/06/17
  • 點閱次數:73
  • 發布單位: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