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Logo

:::

二、臺灣省參議會成立:大時代下的內外挑戰

議事風波不斷

1946年5月1日,臺灣省參議會一開議,即接連爆發議長選舉、會場遷進出,以及教育處長范壽康的「暴言風波」。最初表達角逐議長者有林獻堂、黃朝琴。開議當天,林獻堂突然表示棄選,由黃朝琴當選,引發各界議論紛紛。10日,黃朝琴突然發表「辭職演說」,經大會婉留後才打消辭意。其次,議會開議以來,每天擠人許多民眾旁聽,幾無立錐之地,遂通過王添灯所提會場移往中山堂案。結果,依然擠得水洩不通,甚至有些凌亂,只好再遷回南海路。至於范處長的「暴言風波」,則是其在省訓團演講時指臺人抱獨立思想、排擠外省人、完全奴化等,引發軒然大波,因而提請調查,最後劉傳來、韓石泉2人提臨時動議,指范處長因國語不好而起誤會,才化解風波。

臺灣省參議會開議之初風波不斷,有賴時任議長黃朝琴調和鼎鼐。(圖取自《議壇風雲五十二年》,臺灣省議會印製)

二二八事件的衝擊

二二八事件不但重創臺灣,也使得臺灣省參議會元氣大傷。1947年2月事件爆發後,導致民眾抗爭事件。3月2日,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立,並陸續成立各地分會。6日,選出常務委員17名,其中,黃朝琴、李萬居、王添灯、黃純青、蘇惟梁、林為恭、郭國基、連震東等8人為省參議員,其他省參議員如顏欽賢在基隆市、林日高在臺北縣、馬有岳在花蓮縣、韓石泉在臺南市、劉明朝在臺南縣等,均為處委會各該縣市分會的核心領導人物。事件後,王添灯、林連宗失踪,林日高、洪約白被捕,郭國基、馬有岳則獲得保釋。6月20日,省參議會第三次大會開議,議場內甚為冷清,出席者僅三分之二,且大多意志消沈,噤不作聲,與第一次大會相比,恍如隔世。

 



省參議會第三次大會開議時,參議員僅三分之二出席,且大多意志消沈,噤不作聲。

 

 

陳誠主政下的改革

1949年1月陳誠主持臺政後,旋揭櫫「人民至上、民生第一」為治臺最高原則。為實現「民生第一」而推動土地改革;為實現「人民至上」而推展地方自治。其中,土地改革對地主造成極大威脅,而省參議員幾乎都是地主,所受衝擊最大。士地改革的結果,一方面削弱了立基於士地的臺籍士紳的力量;一方面也取得廣大農民的支持,有效安定農村社會。其次,陳誠決定提前賈施地方自治,並組織「臺灣地方自治研究會」研擬相關法規,繼於省參議會第八次大會時交議「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草案」、「臺灣省行政區域調整方案」兩法案,之後又加開一次臨時大會進行審議,終於在1950年底正式實施地方自治,顯見省參議會對各項革新的密切配合。

圖為民國46年第二屆臺灣省議會成立時,時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(前排左一)至省議會觀禮,對時任議長黃朝琴(右一)協助政府推動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讚譽有加。(圖文取自《議壇風雲五十二年》,臺灣省議會印製)

歡迎中央政府遷臺

1949年1月21日,蔣中正總統下野。4月21日共軍渡過長江,23日攻下南京,中央政府遷往廣州,遷臺機構、人員激增。5月19日,陳誠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身分發布戒嚴令,禁止民眾集會、結社、遊行、請願等,藉以鞏固臺灣內部的安定。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11日,臺灣省參議會通過響應中央聲討北平偽政權案,14日正式發出電文,雍護政府戡亂國策;同一天,廣州失陷,行政院遷至重慶辦公。11月21日,行政院再由重慶遷往成都;12月7日,政府遷設臺北,臺灣省參議會代表全臺民眾歡迎政府遷臺,臺灣也因此成為「反攻復國」的最後基地。

〈臺灣省參議會電文〉
共匪禍國殃民,積有歲時,迄今蹂躪人民,劫掠土地,幾遍神州,言之可痛心,深信天意厭亂,正義必伸,終將使匪類傾覆。敬聞鈞府明令遷臺,並在西昌設大本營,統率陸海空軍,在大陸作戰,行見防守益堅,反攻勝利,宏業可期,中興在望。謹代表全省民眾,竭誠擁戴歡迎。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、副議長李萬居敬叩,亥庚。

下一章:三、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時期:並不短暫的「臨時」省議會


  • 發布日期:113/03/27
  • 最後更新時間: 113/04/08
  • 點閱次數:108
  • 發布單位: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