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九芎

學名 | 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 |
---|---|
科屬 | 千屈菜科紫薇屬 |
別稱 | 拘那花、苞飯花、馬鈴花、蚊仔花、果紫薇、南紫微。 |
賞期 | 9月到11月 |
原產 | 台灣全島海拔1,500公尺以下郊野及山區、大陸華中、華南及日本琉球群島。 |
分布 | 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偶見栽植。 |
型態 | 落葉喬木,高可達20公尺,胸高直徑15-50公分,樹幹通直,樹皮光滑,茶褐色,常呈片狀剝落。單葉,對生,枝稍處常互生或近對生;葉片紙質,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長4-13公分,寬1.5-4公分,先端漸尖或銳尖,基部鈍或圓楔形,全緣或略帶波狀緣,表面綠色有光澤,背面淡綠色,兩面均光滑無毛;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3-10對,頂端聯結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於小枝枝梢,花序長8-20公分,初具柔毛,後脫落光滑;花小,密生,初帶淡紅色或粉紅色,後轉為純白色,開放時花徑1-1.5公分。種子小而數多,有翅,其他性狀類似紫薇。 |
用途 | 盆栽或庭植觀賞;材質堅密,可作家具、細工及建築用,也可作輕便鐵道枕木;花煎湯內服或搗敷,有去毒消瘀功效;根煎水服亦可治瘧疾,因山中小兒常取其花苞食之,味清微苦,有清香,故名苞飯花。 |
區域 | A區 |
- 發布日期:111/07/29
- 最後更新時間: 114/04/02
- 點閱次數:629
- 發布單位: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